真假“蝶贝蕾”,被传销组织害死的不止李文星,还有这家企业

2018-08-08 10:59:22

李文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天津政府的重视


“李文星之死”让大家对于传销组织愤怒到了极点,一时间“蝶贝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天津静海检察院批捕了9名传销组织头目,将盘踞在此多年的“蝶贝蕾”传销连根拔起。


▲ 天津市静海区看守所,传销组织蝶贝蕾“高层”杨海兵


这本是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广州白云区的一家代工生产的化妆品工厂,却因为与传销组织“蝶贝蕾”同名,而莫名受到了牵连。


传销组织如何搞垮一个企业


李文星事件曝光后,网友们通过他随身携带的产品推荐稿,很快查到了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厂址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经营化妆品加工代工。李冬敏是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而这些天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和传销组织没有关系!”


然而自证的说服力显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今年8月,广州市白云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对李冬敏的公司进行了现场核查,调查结果显示“与李文星之死的蝶贝蕾传销事件无关”!


▲ 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地址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公司第一次被误认为传销组织了,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疯狂蝶贝蕾,直击全国最大传销团伙》,所有矛头直指“蝶贝蕾”化妆品品牌,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合作商几乎全部走光了,企业几近瘫痪。


尽管工商局做出了“与传销无关”的结论,企业也多次在媒体公开发表申明自证清白,但近十年来,每次蝶贝蕾传销再出江湖之时,李冬敏的公司总会因为这个名字被外人误解。


▲ 李冬敏在《广州日报》声明与传销组织无关


李冬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企业竟然因为被传销冒名,而遭受到如此严重的影响,不仅招聘难,招商难,合作难,甚至还有家属带着警察找上门,来寻找自己进了蝶贝蕾传销组织的亲人。


企业该怎样保护品牌防止侵权


尽管被传销组织冒用“蝶贝蕾”的名字多年,李冬敏却始终不愿意改掉自己企业的名字,因为化妆品生产证件和大量客户包装已印有厂名,更换名称所带来的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我老老实实做工厂,为什么最后反倒是我该去改名?”李冬敏反问。


▲ 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除了广州蝶贝蕾,曾被传销团伙冒用名号的还有天津天狮、广东太阳神等企业。这也是传销组织的一贯套路,假借“直销产品”之名,向外宣称和知名企业建立了直销渠道,再用知名公司的名号来发展下线。


▲ 打击传销组织现场


此次蝶贝蕾事件的余波,也给企业带来颇多启示和教训:


1. 及早注册商标对侵权说不

避免侵权是注册商标的第一目,蝶贝蕾传销组织于2005就开始冒用“蝶贝蕾”作为传销产品,而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于2012年才申请注册3类(化妆品)“蝶贝蕾”商标,这期间虽然公司屡次单方面发表申明,但无法实质性维权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 蝶贝蕾商标注册信息截图


2. 多类别注册或注册备用商标

品牌与别人撞名,一旦对方臭名远扬,自己品牌也要遭殃了。多类别或全类别注册,可以让自己掌握更大的操控权,避开品牌发展路上的绊脚石。除此之外,公司应该有不少于一个注册商标,以备作为B计划能够在危机发生时调整。


3. 公司更名要趁早

大部分创业者定了名字后就匆忙投入使用数年,多年后发现,自己的品牌原来早就被他人注册,一边是打下的知名度、积攒的客户,一边是高额的侵权赔偿费用,陷入更名风波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如果对方也已投入使用并不同意放弃商标权,尽早更名是避免更大损失产生的有效途径。